游客
题文

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美)达罗•A•特雷费特

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是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参加克莱蒙斯的个人雕塑展,看法开始发生改变。婴儿时期的他聪明伶俐,3 岁时一次意外摔倒脑部受损,其认知发展骤然减缓,在语言学习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此后他却拥有了一项非凡的技能,能够用手边任何材料进行雕塑,可以照着杂志上马的照片,在半小时内塑造出一件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②兴趣令我开始在医学文献中查找这方面的报道。到 2010 年,我收集记录了全世界 319起知名的“天才”案例,其中有 32 例是属于后天获得的。神经学家米勒的研究工作也在我的收集之列。1996 年,米勒开始研究最早的 12 个病例。这些病例均患有一种名为额颞叶痴呆(FTD)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都是老年人,在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病态行为,但同时平生第一次展露出了超凡的音乐或艺术才华。

③从米勒的研究看,FTD 患者的受损脑区通常是大脑左前颞叶及眶额皮层,受损后导致患者出现一些病态的异常行为或认知、语言上的缺陷。正常情况下,上述两个区域会抑制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眼部信号的视觉系统的神经活动。患者左前颞叶和眶额皮层可能无法发出抑制性信号,从而让个体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敏感性。于是大脑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和声音,患者的艺术敏感性或其他创造力便释放出来。

④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这涉及大脑损伤之后(以左脑受损最为常见,类似于米勒收集的 FTD 病例)的一系列事件,我称之为“3R 过程”。该过程始于“募集”,这个步骤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仍旧完好的区域,比如右脑,这里的大脑活动会增强;接着就是“重连”,也就是大脑会在以前没有形成神经连接的区域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最后就是潜能的“释放”,因为新的神经连接会使某些脑区的活跃程度升高,以至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能力被释放出来。

⑤至此,关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无论对于 FTD 患者还是意外脑损伤的人,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结论:可以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很显然,问题的关键是能在无需患病或遭受脑损伤的情况下,释放人体内被封印的才华。

⑥研究人员让自愿者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九点谜题。要求将三点一排,总共三排的点用四条直线连起来,途中不能抬笔或有折返线。一开始,29 名自愿者没人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对他们进行“假”刺激(仅安放电极但没有释放电流)后,仍然束手无策。释放电流后,约有 40%的自愿者,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他们似乎一下子就知道了他们以前不知道或者没学过的事情。这便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它通过产生一种极化电流,减弱左脑与感观输入、记忆、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相关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同时增加右脑(主要是右前颞叶)的活动。

⑦无论哪种类型,对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才能和知识肯定是以某种方式通过遗传而来的。在生命之初,我们并非一张白纸,大脑可能便预装了一套“系统”,帮助我们处理眼睛看到的东西,或是理解音乐、艺术或数学方面的“内在规律”。只是,“天才”比一般人更“擅于”开发和利用那些与生俱来的才能。

⑧让目前还不是“天才”的人释放创造潜力的可行性途径有哪些,如何掌握一系列大脑神经运作的生理机制,便成为关键。

⑨要重塑大脑并发挥人的潜能,冥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刻苦练习亦可获得某项高超的技能;之外就是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需要掌握当某些大脑回路的功能受到激发或抑制时,神经元会建立怎样的连接,进而“破译”大脑活动与突然显现的才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在患者活动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够对其大脑状况进行观测。与此有关的实验正在加紧进行中。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那卓越的创造性和特殊的本领就会被轻松发掘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想。

(1)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获得性学者综合征”。

(2)第③④段均说明患者生理变化机制,你认为能否去掉其中的一段?为什么?

(3)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这一结论的推导过程。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⑾“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⑿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⒀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⒁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⒂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⒃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⒄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⒅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用恰当的词语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 ()——(热情)——()——(愧疚 )——()
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也就是有的科目成绩好,有的科目成绩差,彼此不协调),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始终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状态,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了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书念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干脆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他始终对我寄予很大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讲话,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午的太阳很烈,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头看,父亲仍然埋头拔草,我又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一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地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的眼睛腌得睁不开,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荫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没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还有悲哀、绝望,好像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看你那个样,二流子都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父亲严厉地说道。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背已经有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里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我考上了大学中文系。
尽管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每当夜幕繁星,我总是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简短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宇。(字数在30字左右)
“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父亲的眼神为什么会让我不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黄省三 :……五年的功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我告诉你们,我的左肺已经坏了,哦,医生说都烂了!(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我跟你说,我是快死的人,我为着我可怜的孩子,跪着求你们。叫我还能够给你们写、写、写——再给我一碗饭吃。把我这个不值钱的命再换几个十块二毛五。可是你们不答应我!你们不答应我!你们自己要弄钱,你们要裁员,你们一定要裁我!(更沉痛地)可是你们要这十块二毛五干什么呀!我不是白拿你们的钱,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苦笑)并且我也拿不了你们几个十块二毛五,我就会死的。(愤恨地)你们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潘月亭: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黄省三:(哭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住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潘月亭:(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黄立刻倒在地下)
半响
李石清:经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选文中划横线的在戏剧中属于什么部分?有什么作用?
根据选文李石清的台词,想想他的潜台词是什么?试分析他的心理。
黄省三第一段的大段台词,说话时有三层意义,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在下面。
一层:
二层:
三层:

(二)窗 口(文 / 孙守名)
①德国著名画家格斯林晚年在百病缠身的情况下画了一幅传世名作,画面上,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子双手紧紧抓住窗棂,张大嘴巴,用极度恐慌的眼神盯着窗外。窗外,暮色苍茫,硝烟弥漫……这幅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强烈地震撼着我的那颗脆弱的内心,小女孩的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触及到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常常不能释怀。
②幼年时,曾经居住在乡村的农家土屋,三间低矮、破旧的房舍前辟正门,两边各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窗口。木窗木棂,做工粗朴简陋。有那么几年,常常,父母和兄弟姐妹吃过早饭或午饭,或出工,或上学,家里就只剩下孤独的我。围坐在床上,吃了就睡,睡醒就睁着眼打量着窗口,那个窗口变成了我童年时的全部世界。
③西面的窗口正对着厨房的墙壁,阳光很难照射进来,所以大半时间我是在昏暗中度过。屋内墙角处老鼠啮咬床脚的声音,蟋蟀顺着墙壁爬行的举动,都令我感到恐惧。后来,父母似乎觉察到这一点,便将我移至东面的窗口,我也便看到了窗外的大千世界。
④一只觅食的麻雀飞落到院子里,踱着悠闲的碎步慢慢地走近躺在厨房门口的小猫,慵懒的小猫瞪着迷离的眼神有意无意张望两下。两只蝴蝶上下翻飞,其中的一只落在一枚翘起的绿叶上,振翅欲飞;另一只则绕着她翩然起舞。在屋檐处寓居的雏燕不小心跌落下来,疾飞而至的母燕赶紧飞落想方设法拯救。云儿来了又去,树叶绿了又黄。大片大片的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飞近我脸庞时,我知道,冬天终于来临。
⑤我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童年,窗口给了我生命中对于大自然的最初知识。我懂得了四季轮回,和谐相处,知道了阳光和春雨、落叶和冬雪,学会了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真诚和爱。
⑥有一年因病住院治疗,透过临近病床的窗口我可以张望到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那时,我的心情瞬息万变,忧郁、苦闷和急躁的情绪激荡着我的内心,有时甚至不可遏抑。我开始不断地朝母亲发脾气,一点小事便立即引发我的怒火。整个病房突然变得气氛紧张,柔弱的母亲不断向所有的人道歉,似乎这全是她的错。母亲的做法反而激起我的强烈不满,让我更加变本加厉。夜深人静,慈爱的母亲握住我的手,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只是忧郁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一夜之间,我变得安静下来。凝视窗外,相扶而过的病人,推着小车的护士,随风飘摇的柳枝,似蹲而卧的假山怪石,忽然都变得如此可爱!
⑦生命中,令人感动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身边,只是那些若隐若现的爱和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淡如云烟,稍纵即逝。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才能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窗口,其实就是多彩人生的最好见证。
⑧母亲最后的几个月卧病在床,身体极度虚弱,可她对窗外的世界仍充满好奇和渴望。每天,她都让身边的人搀扶着坐起来望望窗外。窗外有阳光,有邻家的屋顶,有码放整齐的玉米,有白花花的棉花,有鸟儿飞过,有清风明月……那是母亲一生中全部的生活。
⑨透过窗口,母亲时刻盼望着我的归来。事务繁重,身不由己,有时要隔三五天才能去看望母亲一趟。愧疚于心,又百般无奈。我去见母亲,竟与母亲要见我一般成为了最终的一种期待。不止一次,母亲询问身边看护她的人,要他们告诉我归去的具体日期。母亲已然仙逝,而今思之,怆痛于心,悲哽难抑,何可胜道!
⑩脑海深处,时时映现出母亲守候窗口期盼的那种眼神,这必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11)而今,窗口变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我看到了扰攘世界的万千气象,同时也逼出了我灵魂深处的那些“小”来。
阅读全文,请你谈谈本文叙述了关于窗口的哪些事情。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
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谈谈你对“窗口”这一意象的理解。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下第⑦段有哪些作用?

(一)
我的母亲(节选)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选文第②③段分别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
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3分)
请你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有怎样的特点?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仿写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同。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露着奉献的绿丝;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编织着全家的希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