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2)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放杖而笑

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

山间之朝暮也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其家  () ②见有筐  ()
而视之  ()④见其浩然无涯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古汉语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功宜为 B.陈涉乃自立为
C.大楚兴,陈胜 D.侯将相宁有种乎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①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②,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③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④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②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③爰:于是,这里有“竟然”的意思。④宗:朝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与人佣耕__________  (2) 耕之垄上__________
(3)伯夷、叔齐叩马而(4)伯夷、叔齐之____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是马也,有千里之能
B.怅恨久/左右欲兵
C.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扶苏数谏故
D.及至,西伯/获有所闻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从选文来看,司马迁肯定了陈胜哪些性格特点?他为何称赞伯夷、叔齐为“清士”?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蝉则千不穷:(2)互相轩邈
(3)横柯蔽(4)势竞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三个四字短语是:
【甲】【乙】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