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作分析。
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无与我事。”又有医者,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③在膜内须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遣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注释】①裨将:在古代指副将。②并州剪:剪刀名。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③镞(zú):箭头。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里中有病脚疮者(2)延使治(3)跪而请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
脚 入 邻 家 犹 我 之 脚 也 镞 在 膜 内 然 亦 医 者 之 事 也。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行拂乱其所为
(3)人恒过然后能改(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成才要经受哪三个方面的磨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还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关?请写出其中一句。
古诗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翻译划线的句子。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下面题目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隶耕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父利其然也④泯然众人矣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用文章原句回答。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作者认为“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③主要运用了_____的方式,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
阅读《伤仲永》中文段,回答3—7题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写朝代)八大家之一。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隶耕( ) ②未尝识书具(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④父利其然边()
⑤日扳仲永( ) ⑥泯然众人矣()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