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①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 B.市鞍马(买) |
C.长而益精(更加) | D.易男装(穿)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
文中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阅读理解
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子,即_________自谓,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
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
②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①尚且为了大家
②尚且变成一般人
③将要成为一般人
④尚且是一般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_________
(2)泯然()_____________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
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