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还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 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 如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 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敬: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悄怆幽邃

邃:   

②而犹不忍去

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古文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 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 ,求新亭对泣者 ,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②安于江左:安于现状。③新亭对泣者:怀念故国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子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自丧乱来七十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

(3)结合甲乙两文,谈一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阅读《陋室铭》,回答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鸿:   

②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  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 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