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衣
胡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2)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6)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刊登在2018年5月18日《舟嘉日报》上的文本,回答下列各题。
舟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现有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65个,现面向社会公开招租,相关情况及要求如下:
一、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基本情况
舟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拥有的位于舟嘉市区范围内共6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其中银亭6个,普通亭59个。每个银亭室内可使用面积8m2,广告面积3m2.每个普通亭室内使用面积3m2,弧形广告面积2.38m2.其中1个银亭和11个普通亭,每天6:30﹣22:00由服务人员工作使用。
二、招租标的情况
标段 |
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 |
租赁期限 |
挂牌价(元/年) |
竞价保证金(元) |
备注 |
一标 |
65个 |
3年 |
69800 |
20000 |
服务亭租赁费第二年起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递增5% |
三、租金支付方式和签约时间
租金每一年支付一次,首期租金在签约后10日内支付,以后每期租金需在下一个租期开始前15天内支付,逾期一个月不交付,出租方有权终止合同。履约保证金2万元在签约前支付,租赁到期时结清相关费用后退还,不计息。
四、竞租对象
1.投标公司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
2.招标单位须依法依规经营。
五、报名和竞租时间、地址
1.报名时间:2018年5月18日到2018年5月31日(节假日除外);
2.竞租时间:2018年6月1日15时开始。
六、联系方式
1.现场咨询电话:0573﹣83850005,联系人:潘先生。
2.报名咨询电话:0573﹣82512026,联系人:李先生。
七、详细情况及具体要求以挂牌文件为准
舟嘉市资源要素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2018年5月18日
(1)下列最适合作为这个文本标题的一项是
A.公共自行车网点公告。
B.公共自行车服务亭招租。
C.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招租海报。
D.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招租公告。
(2)下列对文本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招标成功的公司只能使用53个服务亭。
B.三年租金共计209400元,再加履约保证金2万元。
C.租金可每年支付一次,首期租金在签约前10日内支付。
D.小标题“竞租对象”表意不明,应为“竞租对象条件”。
(3)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文中还遗漏哪些必备的信息?请补写出来。
(4)某公司竞标成功,如果你是该公司经办人,签约前一天需做好哪些工作?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作者路明)
(1)阅读文本,揣摩文中“胆子”的含义。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此句改为“那座桥消失了”行吗?为什么?)
②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句中“欢天喜地”连用两次有何用意?)
(3)有人认为,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主要写了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运用散文知识简要阐述。
(4)作家王彬说,散文无非是一种包孕情感的文学自述而已。本文作者想通过“桥的事”诉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感悟思考。
阅读下面“选文”和“导读”,完成下列各题。
选文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导读: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导读:“似乎”二字颇耐寻味。)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导读:“那人”真的傻吗?)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导读: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导读:“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1)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3)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跟着名家读鲁迅
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下列各题。
前 言
①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和后代。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比较一致的意见,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鲁迅是和孔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②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和国民,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③“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④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而且常读常新。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⑤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我们将这本《鲁迅入门读本》奉献于诸位面前。
⑥现在,请打开本书,走进鲁迅的世界。
钱理群
2012年2月4日
(1)阅读“前言”,下列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意图的一项是
A.用鲁迅作品为青年的精神发展打“底子”。
B.希望青年借助鲁迅作品更好地认识现实问题。
C.告诫青年不要把鲁迅当做人生导师。
D.引领青年走进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
(2)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
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示例】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阅读笔记:《藤野先生》中,鲁迅去日本求学,是救国的不懈探索,也是思想的不懈探索。他写到一群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毙时拍掌欢呼,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冷漠麻木的国民只能做无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结论真的有点“可怕”呢。
(3)《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写给下一代的信
黎加厚
一个周末,我们家谈到了新生一代的未来。于是,我提笔写下了这封给孩子未来的信:
孩子,看到你甜蜜的笑容,我们仿佛看到了你美好的未来。我要告诉你,你真幸运,未来我们国家将发生许许多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改变你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1956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探索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让机器像人一样认知、思考、学习和工作。进入21世纪后,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人工智能将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你成长的每一天,都会看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你未来看到的,我们这一代人根本想象不出来,就像我们的上一代人,根本无法想象现在上街买菜扫码付钱的生活情境。
牛津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20年后,也就是你读大学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导致整个社会制造业、服务业的大量工作被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替代,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技能型转向创造设计型,蓝领和白领劳动者的数量将减少11%至90%.现在许多传统的、热门的职业到那时已经不存在了,你童年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早就没用了,你会面临很多新兴的行业、新的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我在资料中看到国外一位专家分析了机器和人类的特点,他把人和机器的思维由低到高分成5级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想象力,并预测了机器替代人类劳动的时间(见文中图表)。
到本世纪20年代,那时你已经上幼儿园,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可能上市;到本世纪40年代,那时你已经大学毕业,同声传译、速记员、银行柜台的出纳和会计等工作已经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替代了。
到那时,教育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机器能够处理的部分将减少学习时间,降低考试难度,要求学生知道、了解即可;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实践等只有人类才具有的那些能力上面。
孩子,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你们这一代人的学习方式会发生变化。再过几年,你就上幼儿园了。要记住,上幼儿园不是超前学习小学数学、英语、汉语拼音,而是在游戏和玩要中引发热爱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预测,21世纪是“创感时代”,培养下一代的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十分重要,来来属于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亲爱的孩子,在你的人生路上,要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不仅要学会与人相处,还要学会与机器和人工智能相处。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面对未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把教育四大支柱的顺序倒过来,改编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四大支柱”,供你参考。
学会做人:在人工智能时代,你要具备作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不仅要重视做人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能力的培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和特长,提高綜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孩子,想一想未来,那时候人们见面会用“你是人还是人工智能”打招呼,你该如何回答?
学会共处:你的成长是在社会环境中与大家一起学习和生活,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共处,更要重视学会与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和谐共处。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人的重复性劳动,而是机器和人类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机器更擅长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人类应该做机器无法做的事情。人和机器相互补短,共同发展。
学会做事:你一出生,就生活在信息化的新型时代,需要学习掌握并能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做事,要学会充分利用计算机、云计算、移动终端和APP软件,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你的学习和生活,这对你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会求知:我们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必须要学会如何学习。人生道路很漫长,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你未来的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新兴技术,这真的需要一个人终身不断学习。我们期望你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高效学习,与人工智能共同学习。
亲爱的孩子,未来的几十年,我们将陪伴你成长。你要加油,朝着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方向努力,并且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未来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获得幸福的生活。
(选自《人民教育》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文中图表,请简要说明图表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变化的特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A.牛津大学最近一项研究显示,20年后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导致全社会的失业人数大大增加。
B.作者认为新生一代的学习方式会发生变化,学习小学数学、英语、汉语拼音将不再重要。
C.在信息化的新型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D.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现在未发明的新兴技术,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4)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四大支柱”中,作者为什么把“学会做人”排在首位?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