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 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通史。
解释划线字词
(1) 孤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孰若孤?()
(3) 太夫人荻画地() (4)其稍长()
从第一段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从第二段选文中可以找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1)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读完欧阳修儿时读书的故事,给你的启发是?

【古文阅读】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刘表使刘备袭许(2)以威附(3)尚及兄熙辽东
下列句中划线的“于”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贤材人远矣(《伤仲永》) B.战长勺(《曹刿论战》)
C.莫不有求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箕畚运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诲知之乎:(2)吾日三吾身:
(3)知也:(4)温而知新:
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之知之 B.项之强
C.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D.以虫蚁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惊疑,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阅读上文,填写下表。

表示时间词语

未几
既而

山市的变化阶段
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阶段
消失阶段

解释下列划线词。
(1)近中无此禅院()(2)楼一座()
(3)如星点()(4)凭或立()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高睥睨——断壁残 B.相惊疑——瞻前
C.亿万计——一当十 D.人烟市——无忌惮

翻译下面句子。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根据提示,写出奂山山市的鲜明特点。
(1)色彩艳丽:碧瓦飞甍。(2)规模宏大: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4)形象逼真: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还家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不可缺诚:
(4)亡天下卒:
与“渔人甚异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A.处处志之。
B.此乃朕之甲兵也。
C.具答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或史实当中获得的启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