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
②厚遇宾客
③为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 |
②使老有所终 |
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
②忠之属也 |
C.①以淮上地与楚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 |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注释:①赢:提,背;②景:同“影”,像影子一样;③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亡:逃跑) | B.今或闻无罪(或:有时) |
C.天下云集而响应(云:像云一样) | D.数有功,爱士卒(数:屡次、多次)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策之不以其道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乙文中的“天下云集而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
B.甲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乙文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
D.乙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写的是陈胜起义的结果。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论语十二章》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在上海世博会上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我们用孔子的“,
?”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由衷的欢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逾矩(4)吾日三省吾身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娟二匹。
注: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 sǎng)叩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时岁荒民俭()陈寔阴见()令遗娟二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陈寔是个怎样的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不宜偏私 | B.斟酌损益/香远益清 |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水路草木之花 |
翻译下列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本文是写莲花的,那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