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xǜ):富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 |
|
②网之,果得三百斤 |
|
③问鱼苗几何 |
|
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獺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2分)
A.何以战? |
B.何陋之有?(《陋室铭》) |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
(2)林壑尤美尤: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
(4)饮少辄醉辄:______________、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