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从流飘荡:()②负势竞上:()
③窥谷忘反:( )④在昼犹昏:(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 ①猿则百叫无绝②天下独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水皆缥碧
D①直视无碍②争高直指翻译下面句子。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按照顺序写景的。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划线短语。
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
③斯是陋室()④无案牍之劳形()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马说》) |
C.可以调素琴。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人琴俱亡》) |
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
用现代汉语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诸葛”指的是“子云”指的是。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选出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的情形
略写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
未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互相轩邈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 |
B.实是欲界之仙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D.康乐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乙】文“”,然后再具体描绘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隰朋从于桓公从:②春往冬反反:
③迷惑失道道:④老马之智智: 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主人处处款之 | C.事列《神仙》之传 | D.跪而拾之以归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