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复:又敛:征收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齐之习辞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甲文中晏子运用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的思想。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唐·房玄龄《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苻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路人为逐之:战胜 B.俱送之:于是,就
C.可二人并:跑 D.盖因贼若走:善于,擅长

对于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老妇是谁,于是把她和路人都送回家了。
B.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路人是谁,于是把他们都送走了。
C.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D.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老妇先送回家。

对于这则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苻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找出了真正的强盗,智慧过人。
B.苻融为了查明真相,让强盗和路人赛跑,跑得快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强盗。
C.真正的强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无力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②,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③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①比:副词,连续地。②伯乐:春秋时期人,善于相马。③顾:回头看。④还:通“环”,围绕。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人知之_____(2)而顾之__
(3)比三旦立________(4)臣有骏马卖之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请献一朝之贾”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所从坠 B.何不试以足 C.故时有物外 D.愿子还而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使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矣。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下列句中的“而”与“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跪而拾之以归

下列句中的“之”与“夫起之能”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至之市
C.观之正浓 D.久之,目似瞑,意睱甚

下列对公子成功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像吴起这样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
B.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会轻举妄动。
C.魏武侯比殷汤、周武王更贤明,善广纳贤士,吴起喜欢魏武侯这样的明君。
D.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会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来君事: ②汤不能务光臣 :
③东齐距: ④西有虎狼之秦虎狼:
⑤乃欲使之饭粝茹蔬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被:⑥臣为君忧之窃: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②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楚人以晏子短”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岁以大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晏子的一段话,衍生出多个成语,如“挥汗成雨”“摩肩接踵”等。
B.选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了晏婴这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的外交家的形象。
C.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家尊严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
既委婉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D.这则故事和课本上的《晏子使楚》一样,告诉了我们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也可以提

醒很多人,对人贸然无礼只能自讨没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晏子延:②傧者道更:
③晏子曰:对:④故使楚矣宜:
翻译下列句子。
①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②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