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山不加增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辍耕之垄上 |
C.以残年余力 |
何以战 |
D.其如土石何 |
屠自后断其股 |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入门不顾()(4)相委而去()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通“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无停声,足无停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 之”,后面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
【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童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小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半年方得释 () ②就笼语鹦鹉曰()
③鹦哥谓之曰() ④似不忍去()
(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 |
B.岁以大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摘自《明史》)。解释下列加线字:
①六七始已()
②读书之斋()张溥为什么将他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一书由 时期 (人名)编订。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孰视之()
(2)私我也()
(3)王之蔽甚矣()
(4)能谤讥于市朝()邹忌既然要和齐王谈论国家大事,为什么却从“与徐公比美”的家庭琐事入手而不直接切入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句式整齐,体会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如威王一样,会被某种因素所困扰,被某些现象所迷惑。面对这样的困境,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渡过难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