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候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NaCl+NH 3+CO 2+H 2O═NH 4Cl+NaHCO 3

过滤出碳酸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写化学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 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物溶液中析出NaHCO 3晶体的质量   8.4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 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 4Cl+Ca(OH) 2 CaCl 2+2NH 3↑+2H 2O

请计算:NH 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 3多少吨?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纯碱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2)图2甲、乙曲线图中, 0 - t 1 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 t 2 - t 3 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 O 2 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 NaOH 溶液来“捕捉” C O 2 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 CaO + H 2 O Ca OH 2 ,② Ca OH 2 + N a 2 C O 3 CaC O 3 + 2 NaOH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 N a 2 C O 3 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 CaC O 3 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g。

(2)【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填字母序号)。

A.

FeC l 3 溶液

B.

N a 2 C O 3 溶液

C.

AgN O 3 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宏观辨识

(1)通过科学探究可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实验中,将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观家到托盘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微观探析

(2)如图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过程I表示分子分解成    的过程。

符号表征

(3)氢化镁( Mg H 2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贮氢材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H 2 + 2 H 2 O ¯ ¯ Mg OH 2 + ¯ 。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补全依据。

依据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不变。

依据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一)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组成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二)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3)图1实验中,食用油溶解于    中,该实验表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4)图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了探究 Zn Fe C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图2试管C中需要补全的一组试剂是    

(三)实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制法

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    

(7)B装置中的现象是    

(8)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