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青蒿素(化学式C 15H 22O 5)和双氢青蒿素(化学式C 15H 24O 5)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表示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是   

(2)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用青蒿素药剂对疟疾患者进行治疗是属于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2N2  (填表示的意义)

(2)硫酸锌  (填化学式)

(3)铝制器具抗腐蚀性强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 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 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 4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

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某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NaCl、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取该固体物质30g完全溶于水中,测得溶液的pH为7,然后将70g某稀硫酸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加硫酸的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化学式)。

(2)通过计算确定固体物质的组成成分及质量。

(3)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