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 。
A. |
氢氧化钠 |
B. |
氢氧化钙 |
C. |
碳酸钙 |
D. |
氯化钠 |
下图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
(1)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
(2)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E与F能反应放热,F也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固体和水
④氯化钠固体和水
⑤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小亮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欲探究从资料上获知的:家用发酵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在焙制糕点时,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水而使糕点酥松多孔的原理。请你结合他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亮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装置中均为干燥的烧杯,还准备了一瓶澄清石灰水。
①你认为装置 (填序号)比较合理,在实验中烧杯内壁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②证明生成了CO2的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Na2CO3或NaHCO3)。
(3)如果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欲除去其中的NaHCO3,应采取的方法是 。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步骤⑥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下图)。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 .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4)步骤②和步骤④ (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
(6)加碘食盐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化钾(KI)变成碘(I2),化学方程式如下:
KIO3+5KI+6HCl=6KCI+3I2+3H2O
①向装有碘化钾和淀粉混合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食盐,若食盐中有碘化钾,则加入食盐后的实验现象 .
②小强同学欲测定加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取10g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KI的和淀粉混合溶液,再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使其充分反应后,调节溶液呈中性,再向试管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Na2S2O3),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237%Na2S2O3溶液2g时,I2恰好反应完全,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合格(已知Na2S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