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山门圮于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 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率捕战,秦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山门 于河:   

然则天下之事:   

与其父奢言兵事:   

④秦悉 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 沉焉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B. 十余里

未果, 病终

C. 不谓善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而 其粮道

哀转久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4)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二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走:行走
B.从乡之先达执经问叩:请教
C.媵人持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绮绣被:通“披”,穿

解释下列划线词
白玉之环:疑质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 pǐ ):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傎:荒唐⑦河兵:水手。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沧州南一寺河干( ) (2)铁钯( )
(3)再转不 ( ) (4)遂反流逆上矣( )
下列句中的“其”和“其反激之力”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其如土何(《愚公移山》) D.保其岩阻,西和诸戎(《隆中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本文通过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概括。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本文选自《》,这本书的作者是 朝的编选一部笔记小说集,《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
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妇抚儿( )(2)宾客少舒()
(3)八尺屏障()(4)几欲先()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满座寂然,无敢哗着。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
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表演者的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文言文阅读。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
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邻人有鸟枪归者 ( )(2)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张秀才的优点是:,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各写出一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学 ( )(2)录毕,送之 ( )
(3)媵人持沃灌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