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③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则醉,经旬乃醒
②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
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
C.第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小溪。 |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
阅读下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解释文中加点词。
(1)俱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
(2)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
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下文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②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魏公子无忌方食()
左右欲尽杀之()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鸠避患______归_______无忌。
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
阅读下文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
阅读下文
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
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④,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①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及温来( ) (2)欲使温从己(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
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