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李公蔚市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B.因引出(牵引,拉)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

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

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

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

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

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

阅读《出师表》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D.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4)《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邹忌在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我任 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发谷与民, 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书信

C. 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树林阴翳,鸣声

有谴,我任之

B.太守 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

C.醒能述 文者

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 阻之

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