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青衣捕盗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3)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②人恒过

过:

  

③衡于虑

衡:

  

④而后喻

喻: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守时,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奏上,罪止罚体,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文卷 ·   

②喝使归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抵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 · 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 · 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 ·

谒:拜见

D.言 · 而色夷

和:谦和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

A.有司业、 · · 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 ·

C.自谓少时 · · 于学甚劳

D.诋我夸 · · 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号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已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少曾读书  ②故尝歌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3)张远度来到“  ”(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  (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