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诚惶诚恐 |
B.时已薄暮 |
莫辞酒味薄 |
厚积薄发 |
C.汝等何足污我手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足挂齿 |
D.公及夫人皆异之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见异思迁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3)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文言文阅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先自度其足及反,市罢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明察秋毫凹者为壑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幼时记趣》一文中,癞蛤蟆比起人来本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2)《寓言二则》中买履的郑人和刻舟求剑的楚人让人觉得可笑,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②念无与乐者念:
③非咨询不穷其致咨询:
④其实味不同其实: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小石潭记》中所写的水、光、鱼、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呢?
品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压”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⑴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⑵,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⑵翳:遮盖,这里指云。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②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惟:
③略无阙处。阙:
④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异:下列各句中的“绝”与“沿溯阻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B.绝巘多生怪柏。 |
C.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隐天蔽日()⑵素湍绿潭()
⑶属引凄异()⑷沿溯阻绝()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 | B.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
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为其名 | D.春冬之时前时之闻 |
翻译句子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太丘舍去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2分)
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