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一)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来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半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期公疾愈,税域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

    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去蒋山亦七里  

②公适见之  

③且戒苟以转售  

④乃复遗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
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数十(2)之别院
(3)项为之(4)不习乎
翻译下列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②便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
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万钟于我何(2)是亦不可以
(3)然则何时而乐耶(4)斯人,吾谁与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不超过5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万事莫于义()(2)不手足之贵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贵义其身也所欲有甚生者
B.人皆有予子天下,而杀子
C.故不为得也富贵,无相忘
D.子冠履观夫巴陵胜状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上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句子中划线词。(4分)
尔而与之:___________。⑵万钟于我何焉:___________。
⑶所识穷乏者的我欤:_____________⑷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上文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