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 ①于窟室 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 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秦王 怫然怒
② 仓鹰击于殿上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④酒既酣
(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 |
B.因以匕首刺王僚 |
C.计日以还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临溪而渔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 B.①射者中,弈者胜②吾射不亦精乎 |
| C.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 D.①太守谓谁②太后明谓左右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
| B.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
| C.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 D.①醒能述以文者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1)出亡:失国后逃亡。(2)鄙:边境。(3)卒:终于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四境之内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
(3)谄谀者众也谄谀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甲)文写邹忌以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
|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 1. |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 |
| 2.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
| 3. |
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
1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不以物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