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① ? 。"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② ? 。"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 |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 4 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
卖炭翁(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
阅读古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
阅读下面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
阅读下面的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