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①,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②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
未果,寻病终 |
B.莫不备具 |
百废具兴 |
C.无珠玉以为含 |
可以一战 |
D.而多弼不自伐也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①,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礼愈至() (2)如厕终日忘归 ()
(3)诞惜不与() (4)皆书象之 ()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 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
C.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豪者善避役善:②白侯之贤信已信: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并在原文中用“”画出能体现“律己清”的语句。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之;律己清,驭吏,天子嘉之。
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在下面的“词语积累卡” ①、②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内容。
词语 |
例句 |
解释 |
例句 |
解释 |
|
许 |
高可二黍许 |
① |
杂然相许 |
赞成 赞同 |
|
曳屋许许声 |
拟声词 |
先生何许人也 |
② |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答应 |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徐喷以烟 | B.石青糁之公将鼓之 |
C.启窗而观出淤泥而不染 | D.若听茶声然吴广以为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如果这件艺术品准备在博物馆展览,你会怎样介绍它?下面的文字是有关“核舟”的解说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需用原文语句填空)
这件“核舟”,堪称微雕艺术的高峰之作,为明代王叔远所做。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①”。 王叔远“因势象形”刻核舟,舟上五人,不但须眉毕见,而且“各具情态” 。另外,凸显篛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清代魏学洢曾用细致的笔墨,用② 顺序说明此舟,充分体现了雕刻者的“ ③ ”。现在就让我们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①“”②③“”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后面问题(9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4分)把下面两旬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分)“善”是什么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到反映宾客都认为口技人“善”的两个句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 完成后面小题。((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修: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