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2)杂然而前陈者(   ) (3)猛浪若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贤于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朝于齐
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咸易 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

[注]①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②殊:根本③寝陋:丑陋④易:轻视⑤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⑥箸:筷子。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裘葛之遗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③孤岂社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或对客不听其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板桥幼随其父学

其真无马邪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C.蒙乃始就学

乃重修岳阳楼

D.自以为大有所益

全石以为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

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

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君子之教喻也

   

②师 · 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节选的短文和诗句,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晋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便要还家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薄暮渔樵乘水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请写出《桃花源记》选文中与《桃源行》中画曲线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王维的《桃源行》二者主题思想基本一致,请你说说两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