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固氮"每年能生产11.9亿吨氨(NH 3),反应原理为:N 2+3H 2 2NH 3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是多少?
(2)每年全球"雷电固氮"约能固定0.98亿吨氮气,"人工固氮"固定氮气的质量相当于"雷电固氮"的 倍。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 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t 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按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
选项 |
x |
y |
A |
水 |
氧化钙 |
B |
水 |
硝酸铵 |
C |
浓硫酸 |
水 |
D |
稀盐酸 |
镁 |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 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 。
A. |
H 2和CO |
B. |
H 2和C 2H 2 |
C. |
C 2H 2和C 2H 4 |
D. |
CO和C 2H 4 |
"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 2CO 3•3H 2O 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 2CO 3和H 2O 2,其水溶液具有Na 2CO 3和H 2O 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2Na 2CO 3•3H 2O 2)+8HCl═8NaCl+4CO 2↑+3O 2↑+10H 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氧"含量= ×100%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g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地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 ,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 。
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
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 (填写一条即可)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 一边。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如图1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填名称) 。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 4•nH 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 2、CO 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 4与H 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 。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 3O 4的过程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 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①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乙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 。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