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 2CO 3、Fe 2(SO 4) 3、NaCl、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取少量(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O 3)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3)向(2)中的滤渣(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HNO 3,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
a、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 ,一定存在 、 ,可能存在 ;
b、写出(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并用于铁丝燃烧实验。请从A~E中选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使用仪器a的优点是 ;
(5)若要用F装置收集 , 应从 (填“b”或“c”)端通入,检验收集满 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结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微热 |
|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
|
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 。
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到液面以下,原因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A和 (从C~E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将装置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m”或“n”)导管口进入。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
(2)图2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
(3)图3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图)。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纸袋内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 、 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 。
【实验验证】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 ,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
样品中一定含有 |
实验2 |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 气体。 |
滤液变浑浊 |
样品中一定含有 |
实验3 |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 ,样品中不一定含有 。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拓展应用】(1)若证明实验2滤液中 的存在,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A.稀硝酸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药品更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