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断血流滴丸主含有木犀草素(化学式为C13H2Ox)等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止血、抗菌、抗炎及免疫等药理活性。已知木犀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请计算:

(1)x的值为  

(2)木犀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  ,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为测定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含有酚酞的100g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该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为150g。(酚酞质量不计)

(1)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现象是  

(2)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