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
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0.1g)
(2)冷却至室温,将剩余的固体溶解在85.1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图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如图F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
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 。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B→A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的化学式可能是 。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瓷碗 B.玻璃瓶 C.一元硬币 D.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如图是某品牌的风味酸牛奶及每100g酸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类 |
钠 |
钙 |
质量 |
3.2g |
3.6g |
11.9g |
60mg |
80mg |
(1)人体必需的六大类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表中没有标示的营养素是 。
(2)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 种。
(3)该酸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
(4)酸牛奶中的蔗糖,在胃肠内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