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下面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该 ,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
(2)如图2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毕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2②),玻璃片未掉下来的原因是 .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根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提到炸药,同学们可能会想到战争和暴力,但炸药的发明却促进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分为硝酸钾、硫、木炭等.黑火药经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原理为:2KNO 3+S+3C K 2S+N 2↑+3CO 2↑
黑火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随后各国化学家陆续研制出各种炸药,如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发明的硝化甘油,爆炸时威力很大,但安全性很低.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安全性很高的硝化甘油炸药,提高了它的利用价值.炸药的研发还在继续,安全烈性炸药不断问世,如TNT、黑索金等.
黑火药推动了炸药的快速发展,它虽然已退出军事领域,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民用价值,如制造焰火、定向爆破等.我国近年来研制的纳米级黑索金,在理论和实验制备等方面获得了突破,将会继续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做出贡献.
(1)黑火药不需外界提供氧气也可以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其成分中的 生成氧气的结果.
(2)通过阅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黑火药作为一种古老的炸药,现在已停止使用
b.黑火药能发生爆炸与它燃烧后生成气体并放出热量有关
c.使用危险物质时,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其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炸药属于易爆物,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触一些易爆物,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a.在加油加气站禁止打电话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需要开灯检查.
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构成的物质 .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
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话 (填句子前的序号).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取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
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非常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
15 |
15 |
15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04 |
m |
0.02 |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1)写出A装置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 、 .
(2)若选用高锰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3)选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粉末状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你认为最理想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