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
|
|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
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0.1g)
(2)冷却至室温,将剩余的固体溶解在85.1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图为某琥珀酸亚铁口服片的说明书。请计算:
(1)琥珀酸亚铁中氢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按治疗用量服用,成人每天最多补充铁元素的质量为 g(只列出计算式即可,不要求计算结果)。
“鱼浮灵”是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鱼苗及活鱼运输成活率。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鱼浮灵”的化学性质、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O32﹣、H2O2。
2.Na+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3.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
探究一 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解释(化学方程式) |
1.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
2.取样,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
|
|
探究二“鱼浮灵”增氧原理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猜想假设]猜想一:CO32﹣ 猜想二:OH﹣猜想三: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进行H2O2溶液以及H2O2溶液中分别加Na2CO3、NaOH的实验,测定相同时间内溶液的pH、溶解氧含量(mg/L),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试剂 |
H2O2 |
H2O2+Na2CO3 |
H2O2+NaOH |
H2O2+NaOH |
pH |
6.01 |
8.14 |
8.14 |
9.26 |
溶解氧 |
6.44 |
9.11 |
9.11 |
10.97 |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证明猜想 正确。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收集氧气可以选用 (从C、D、E装置中选择)装置。
(2)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用端口字母表示)。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与实验。
(1)A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
(2)取用块状大理石用到的是 (填字母)图中仪器。
(3)D图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请将明显的错误加以改正 。
(4)E图中能够说明Cu和Ag活动性顺序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