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渣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 。(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2
23
223
【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2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交流谈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 。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
【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是 。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
猜想一正确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 是否反应.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 (填名称).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 .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 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填“能”或“不能”)选择A为发生装置.
向100g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象可知,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①铝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
(2)现象①③中的红色固体是同种物质,请写出现象①的化学方程式 。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 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现象③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32+﹣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洗涤的目的是 。
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含有
|
Ⅱ.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
32+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沉淀是CuCl。
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22222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 2溶液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