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4)用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一瓶加入约 体积的水(如图F所示),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 ;用注射器向另一瓶(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气体中注入约 体积的水(如图G所示),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g;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做好自我保护,可用酒精溶液消毒。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 2H 5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
(3)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充分反应。 |
|
猜想二成立 |
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 |
无明显现象 |
[反思拓展]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 保存。
(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 。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写装置下方的字母);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下方的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