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 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用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请用氧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 (2)用作燃料的是 .
(3)用作干燥剂的是 .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实验室有一份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粉样品,未知浓度盐酸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兴趣小组同学为分析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含量和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
(1)用盐酸溶解样品(样品混合均匀),测定生成氢气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
所取样品质量(g) |
所加盐酸质量(g) |
生成氢气质量(g) |
Ⅰ |
16.0 |
60.0 |
0.5 |
Ⅱ |
16.0 |
130.0 |
1.0 |
Ⅲ |
16.0 |
150.0 |
1.0 |
镁粉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
(2)向实验Ⅲ后的溶液中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某工业铁红(Fe2O3)样品中可能混有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杂质。根据工业制取铁红分析,该杂质可能是FeO或CuO,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样品和Fe2O3,加入试管Ⅰ、Ⅱ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稀硫酸进行如图对照实验,并得出结论:样品中不含杂质,你认为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组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收集资料
①上述三种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反应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
②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铁粉中混有少量铜时,难以从金属颜色确定是否含有金属铜。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F→ → → →B,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各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F中试剂X是 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 。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操作编号)。
a.加热装置D中反应管 b.检验H2的纯度
c.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盐酸
③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
实验分析与结论
乙组同学的两次实验数据如表:(两次实验工业铁红均与氢气完全反应)
实验编号 |
加入装置D中工业铁红的质量(g) |
实验后装置E的增重(g) |
1 |
8.0 |
2.6 |
2 |
16.0 |
5.2 |
①分析数据,你的实验结论是 。
②请帮助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若该样品中不含杂质本题不必作答)
实验室有一份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物样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离提纯氯化钠并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
(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 。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 。
某学校组织社会调查,同学们考察了一家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用氢氧化钙粉末对中和池内的296kg污水进行中和处理(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盐酸),测定处理后水样的pH等于7,请回答:
(1)技术人员称量9.0g氢氧化钙粉末,示意图如图所示。请你写出所选砝码的质量 和游码的示数 。
(2)假设上述氢氧化钙与中和池内污水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污水中的其他成分均不与氢氧化钙反应),计算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