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示意图是 (填序号)。
A. B.
C.
D.
(2)结合如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可分,而 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现①水;②酒精;③氧气;④一氧化碳;⑤小苏打;⑥金刚石等物质,请选用以上物质合适的代号填空。
(1)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
(2)被誉为“生命之源”的物质是 。
(3)毒且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4)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是 。
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 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现象 |
说明、解释或结论 |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用 (填仪器名称)取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好装置;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O2. |
当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气体。 |
收集O2之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净的方法是 。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i.取少量稀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的颜色恰好变为无色。 ii.往上述无色溶液中再滴入1滴稀NaOH溶液,观察现象。 |
步骤ii中观察到 。 |
步骤i中“边滴边振荡“的目的是 。 |
“铜的循环”如图所示。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反应①为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预测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写一个)。
(2)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是 (写一个)。
(3)Y是黑色固体,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反应⑤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 、 。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铜曝露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 。
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 。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