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3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也可能呈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呈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呈中性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择装置  (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要补充的是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金属活动性:Cu  Ag(填“>”或“<”)。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  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  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  ,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 (1) 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  色。

(2)如图2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  ,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  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  ,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测得实验产生的废液pH<6.5(已知:酸、碱废液pH在6.5~8.5之间达到排放标准)。为准确测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200g废液,当加入1.48g熟石灰时,测得溶液pH=7。

(1)试计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的这类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应该  (写一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