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1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 。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 。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古人将黄金拉成极细的丝,压成薄片,制成装饰品,是利用金具有良好的 性.
(2)生铁和钢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 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能也有所不同.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MgCl2、CuCl2的废液中,反应后过滤.
①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 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请写出一条酸雨的危害: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 (填一种)
(2)近日,“共享单车”入驻盘锦,骑自行车出现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 (填物质)的排放
(3)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现有一包铝和氧化铝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3g氢气。
(1)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
(2)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有34.2g硫酸铝。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
如图所示,某活动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1)B中的短导管可使集气瓶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2)以上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哪些现象能判断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实验还能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什么性质?
(3)实验后,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适量溶液,倒入试管中,设计实验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