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写出步骤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白色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 (1) 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  色。

(2)如图2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  ,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  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  ,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测得实验产生的废液pH<6.5(已知:酸、碱废液pH在6.5~8.5之间达到排放标准)。为准确测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200g废液,当加入1.48g熟石灰时,测得溶液pH=7。

(1)试计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的这类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应该  (写一条)。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深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身上的衣服牢固耐穿、易洗快干、抗皱性好,是因为衣料大多都由  (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

(2)自2018年以来,宁夏多地区启动深度净化黄河水替换地下水源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黄河水自取水站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后,输送至千家万户。小刚通过  ,判断自来水仍然是硬水。饮用前,可  将其软化。

(3)你住的房屋建造时所用的各种材料也和化学有关。例如,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既白又坚固,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了大气污染,成为现代城市的又一道靓丽“风景”。为防止电动车钢制车架与空气中的  等接触而生锈,通常在车架表面进行喷漆处理。

小文用如图所示实验测量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粗锌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氯气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 2═NaClO+NaCl+H 2O,其中生成的次氯酸钠(NaClO)易溶于水,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现向某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使之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107.1g。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   g。

(2)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