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组装图中的器材时,应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 ”或“铁圈 “ 的位置。
(2)实验时,当水温升高到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采用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如图所示将边长为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 取 , ,试计算: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小明同学手里有一个标有“
”字样的小灯泡,他想知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在学校实验室借了一些实验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在图甲中找出连接错误的一根导线并在该导线上画“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电路连接好后小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故障排除后,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找到了一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并借助部分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继续测量另一个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量时,应先闭合开关 和 ,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接着将 断开, 闭合,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以上两空均用含有 、 、和 的代数式表示)
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都是热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 ,喜欢探究的小明同学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其中 (选填“甲”或“乙” 图可以反映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来回摩擦绳甲乙使金属筒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金属筒的内能;当筒内的酒精蒸气将软木塞弹开后,周围的人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个扩散现象说明了 。
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能够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根据小车通三次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处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 。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组同学又取来一个小球和一个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推动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 位置运动到 位置,如图乙所示;保持木块在 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在这两次实验中, (选填“乙”或“丙” 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由此可得出关于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结论是 。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和 。
(1)实验过程中一切准备就绪后,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2)小明移去蜡烛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 像。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