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 。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 。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

县农业技术员在做土地调查时发现,喜耕田的承包地土壤呈酸性,建议他用熟石灰改良.喜耕田在向地里抛撒熟石灰时,小明和小旭发现熟石灰有部分呈块状,认为熟石灰已变质.于是他们取来一些样品,分别做实验验证.
(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滴加 ,试管内有 产生.于是小明断定熟石灰已变质.
(2)小旭也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滤液 .于是小旭断定熟石灰没有变质.
(3)小明的实验所依据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而小旭的结论依据是样品中仍然存在 .
(4)根据小明和小旭的实验及结论,你的结论是 .
实验室测定一瓶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稀硫酸100g,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46.6g沉淀.试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明去年暑假随父母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 ,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 ,不反应的是 ,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 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20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生成NaCl的质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
内容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
|
实验一 |
|
① |
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O4═K2SO4+H2O+CO2↑ |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④ 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
|
实验二 |
② |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
③ |
|
|
实验三 |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⑤ 。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