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 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②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CH 4)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写字母序号)。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③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空白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 (填化学式);
Ⅱ溶质为KCl和BaCl2
Ⅲ溶质为KCl和 (填化学式);
Ⅳ溶质为KCl和K2CO3
V溶质为KCl、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Ⅳ、Ⅴ不正确 |
|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 |
猜想Ⅱ正确 |
||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 (用文字表述)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已知:CH4+4CuO 4Cu+CO2+2H2O)

(1)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 (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 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
装置 |
实验现象/数据 |
实验结论 |
|
A |
石灰水变浑浊 |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 |
|
B |
无明显现象 |
|
|
C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
|
D |
装置D增重3.6g |
|
|
E |
装置E增重4.4g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X的名称: ;
(2)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 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
[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
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
(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现用A、B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 ,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则样品成分最多有 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
|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 |
实验结论 |
|
实验一 |
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 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 ④ 。 |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 操作④的现象:
|
样品中一定有Ca(OH)2 |
|
实验二 |
①取干燥样品50g,控制在600℃内,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 ②将①中剩余固体控制在850℃内反复加热,冷却后称量。 |
操作①中称得固体质量为45.5g;操作②固体质量无变化。 |
样品中一定没有 (填化学式) |
[探究结论]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量分数为 。
[反思与评价]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如图是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图中可以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 ,装置A和C相比,C的优点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与发生装置连接的导管口为 (填“a”或“b”),验证已收集满的方法和现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