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现有蒸馏水和硬水各一杯,区分两者应选用的试剂为  

(2)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冷气雾”。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3)某种水培植物所需营养液中含有K+、NH4+、NO3、PO43,若用两种溶质配制该营养液,可选用钾肥的化学式为  (任填一种)。

(4)盐酸左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物,其注射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10%,若每瓶含盐酸左氧氟沙星固体0.4g,则使用时至少需加入生理盐水  mL(密度约为1g/mL)。

(5)工业从卤水(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含有MgCl2、NaCl、MgSO4、KCl)中提取KCl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2溶解度曲线信息,晶体A中含有的物质化学式为    ,用冷水冲洗晶体C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学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硬水与软水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1)莱芜有两千多年的冶铁史,是历史上重要的冶铁中心.写出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但生活中很少见到铝被腐蚀,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3)莱芜市在建的"40兆瓦光伏电压"项目使用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其构成材料有晶体硅、玻璃、含氟塑料、铝合金等,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4)氢氧化铝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阻燃剂,在高温下氢氧化铝分解吸热,同时产生水蒸气和氧化铝,请从灭火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的原因之一是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 3 2KCl+3O 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过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 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 3 2KCl+3O 2KCl+AgNO 3═AgCl↓+KNO 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 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 3是否完全分解?    (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 2OH) 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 2CO 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 2CO 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 2CO 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