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种稀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氯化铝正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8g。请回答:
(1)据观察,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AlCl 3+3KOH=Al(OH) 3↓+3KC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
内容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
|
实验一 |
|
① |
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O4═K2SO4+H2O+CO2↑ |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④ 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
|
实验二 |
② |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
③ |
|
|
实验三 |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⑤ 。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选择恰当的装置,可用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最佳收集装置是 。
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 ;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是实验 。

将6.5g Zn放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新华社2017年5月18日电,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连续8天稳定开采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与煤、石油相比,可燃冰污染小、热量大,而且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海洋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查阅资料,得到下列信息:
(1)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
(2)可燃冰开采难度大,如果气化后的甲烷逸散到空气中,将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海水“晒盐”得到的盐叫粗盐,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
他们分成两组对此进行探究:
Ⅰ组同学研究海底资源中的可燃冰,明确了两个问题:
(1)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可燃冰形成的条件与 、压强有关。
Ⅱ组同学研究海水物质资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做了两个实验:
(1)模拟海水“晒盐”实验:将海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吹干,产生白色固体,得到盐,这种结晶方法的原理是 。
(2)模拟粗盐除杂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中的CaCl2、Na2SO4杂质除掉
[可选试剂]稀H2SO4、稀HCl、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进行实验]
|
步骤 |
过程 |
现象 |
实验解析 |
|
第一步 |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入过量溶液Na2CO3的目的是 |
|
第二步 |
|
有气泡产生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第三步 |
蒸发所得溶液 |
析出白色固体 |
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
[反思与评价]浩瀚的海洋将为我们全人类贡献丰富的资源。
同学们:除了可燃冰、食盐以外,你还能从化学学科角度再说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海洋资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