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图C所示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按图D所示量取溶剂,其他操作均正确,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 3=3FeCl 2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 2O 3、CaO、Ca(OH) 2和CaCO 3

【实验探究1】下表是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不含Fe 2O 3

②另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加足量的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试管外壁有热的感觉,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和Ca(OH) 2

【实验质疑】(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 2O 3的结论,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 2的结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乙、丙同学从实验中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填化学式),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

(2)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3.9g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2.12g,滤渣B中CaCO 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2.0g。

【实验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可以确定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015年10月5日,中国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步骤①、②中,操作X的名称是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   沉淀B的化学式是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完善,原因是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②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甲   乙( 填"大于""等于""小于")。

③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括   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