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测定某废铜屑(含铜、铜锈、氧化锌)中铜元素的含量,以便合理回收金属,化学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分别用如下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说明:铜锈的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Cu2(OH)2CO3
2CuO+CO2↑+H2O;方法一所用部分装置如图;无水硫酸铜用于吸收水分。
(1)方法一中,过滤后所得滤液的溶质是 ;此步骤还可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理由是 。
(2)结合图中装置,为测定废铜屑中铜元素的含量,方法一中需要称量并记录的数据有 。实验中,待锥形瓶内的反应结束后,可用注射器向瓶内多次推入空气,其目的是 。
(3)写出方法二中“……”处省略的两个实验步骤。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做制取氢气的实验,取6.5g锌和93.7g稀硫酸放入同一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食用“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有效方法。“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回答下列问题:
(1)“碘盐”中的碘主要指 (填字母序号)。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 。
(3)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碳酸钾发生反应。
(4)在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同学们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KCl
结论二:KCl、HCl;
结论三: 。
某同学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二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二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
溶液颜色变红 |
(6)有些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当我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B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想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证明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填“a”或“b”)端。
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实验二:该实验能区分硬水和软水,除了要控制水样的量相等外,还要控制 相等。
实验三: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从理论上讲,会导致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