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 (填“滤纸”或“烧杯”)中。
(3)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5)某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的pH试纸来测定配制好的溶液的pH值时,他测得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 (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 7(填“>”、“<”或“=”)。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其纯度,取样品5.6克,完全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35克沉淀(杂质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通过计算回答。
(1)所用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化肥是否合格(结果精确到0.1%)。
某同学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对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②若发生反应,则可能生成什么产物?
[查阅资料]①将二氧化碳缓慢的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a(HCO3)2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Ⅰ: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的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Ⅱ:取Ⅰ中溶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Ⅲ:再分别取Ⅰ中溶液少许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Ⅳ:为了进一步确定溶质的成分,将Ⅰ中剩余溶液低温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取白色固体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Ⅱ中:该同学 (填“能”或“不能”) 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中: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Ⅳ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反思交流]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
内江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基地,可回收处理大量废旧塑料电器及玻璃等,某品牌电器的废旧电路板中含有Fe、Cu、Ag、Ni(镍,银白色金属) 等金属,如下图是某车间回收部分金属的工艺流程。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
(2)滤渣③中含有的金属是 ;
(3)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Ni Fe(填“>”或“<”)。
(4)滤液③中加入足量铁粉的主要目的是 ,固体A除主要含有铜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为了进一步提纯铜,可以向固体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
过氧化氢(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药消毒剂。
(1)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其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某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克该溶液中氧元素质量为 克。(精确到0.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