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 2CO 3;猜想三:含有NaOH、Ca(OH)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u(NO3)2、NH4NO3、Na2CO3、Ba(NO3)2、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实验①中无沉淀产生,实验②中无气体产生。
由实验①、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

反应①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②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
(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所加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
(5)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6)用36.5%的浓盐酸配制8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

张宁和刘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通过学习知道,碱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离解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呢?请你帮助他俩完成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2CO3属于 (填“酸”、“碱”、“盐”),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进行猜想】
(1)Na+使酚酞溶液变红。
(2)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
(3) 使酚酞溶液变红。
【设计实验】

(1)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不成立。
(2)刘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他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4)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猜想(3)正确。张宁对此结论有些质疑,于是他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CO2-3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O2-3+H2O=====HCO-3+OH-
【得出结论】Na2CO3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C是进行 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若D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则可以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向装置A、B中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 (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的原因:

(4)看图可知,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 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