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 (答一点即可)。
(3)图3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4)图4为测定Ca(OH)2溶液pH的实验。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滴加待测液,则导致测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 ,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罝。
(2)打开弹簧夹 ,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关闭弹簧夹k1、k2,再 (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 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椐,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 (填“X”、“Y”、“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6)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 。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如图。
(1)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 (填序号)
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除如图仪器以外,过滤还需要的仪器名称 。
(4)过滤时, (填序号)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结束后,小心取下滤纸,将纸上的固体 (操作名称),转移装瓶,贴上标签。生活中可以替代滤纸的物品是 (填一种)
(5)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其原因是 。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发现未滴加酸碱指示剂,此时停止加入稀盐酸,立即向烧杯内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实验结束后,他们对烧杯内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BaCl2猜想二:BaCl2:Ba(OH)2
猜想三:
【分析讨论】该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猜想二不成立。
【进行试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三成立 |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 |
|
【反思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B物质的俗名 。
(2)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 。
(3)饼干中常添加A物质,其作用是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并得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下同);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为 ;若要检验该气体,应在F中加入的试剂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