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桓南郡①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桓南郡,即桓玄。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②取诸兄弟鹅悉杀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B.乃夜往鹅栏间蒙乃始就学 |
C.云是变怪,以白车骑不以千里称也 |
D.问,果如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句: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腰白玉之环()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 | 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 | 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
翻译下面句子。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
阅读《宋史•杨时传》,完成后面问题。(14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①,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②。于熙、元之际,河、洛③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⑤,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属(zhǔ)文:写文章。②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③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④翕(xī)然:统一或协调的样子。⑤寝门:内门。⑥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②时盖年四十 ( )
③颐既觉 ( )④侍立不去(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B.遂以名楼(《黄鹤楼》) |
C.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 | D.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 河 南 程 颢 与 弟 颐 讲 孔、孟 绝 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⑵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2 分)
【链接】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选文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雪”,试分别回答写“雪”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康海救友》,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之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③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
【注】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③非:除非。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而活良友() (2)明日辄赦出之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瑾以其文名
A.以天下事为己任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盖以诱敌 | D.以实奇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德涵必 不屈瑾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康海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不能称前时之闻()(4)贤于材人远矣()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余闻之也/久 |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D.父利其然/也 |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