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禹在复习"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产生了一些疑惑;实验中为什么选择不常见的镍铬合金作为研究的导体,而不选用常见的铜丝?难道选用铜丝会不利于探究?带着这些思考,小禹决定进行实验验证;
(1)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电阻的变化,小禹可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接入 ,且与研究导体 联。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3)实验中,选择一根带鳄鱼夹的导线,主要是为了方便改变 。
(4)分别用铜丝、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于下表,对比实验记录,发现用 作为研究导体,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明显之处是: 。
研究导体 |
铜丝 |
镍铬合金丝 |
||||||
长度/cm |
100 |
80 |
50 |
100 |
100 |
80 |
50 |
100 |
直径/mm |
0.5 |
0.5 |
0.5 |
0.7 |
0.5 |
0.5 |
0.5 |
0.7 |
灯泡亮度 |
很亮 |
很亮 |
很亮 |
很亮 |
较亮 |
较亮 |
亮 |
亮 |
电流/A |
0.42 |
0.42 |
0.43 |
0.43 |
0.24 |
0.26 |
0.31 |
0.30 |
(5)通过实验,小禹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并进一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如在图2所示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将电阻R由5Ω换成10Ω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 (选填"上"或"下")端移动,以起到使电阻R两端电压 的作用。
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浦楼牌”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 ;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 ,
.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3)由图可得陈醋的体积为 ,陈醋的密度是 。
沙漠集水器
(1)有些沙漠紧邻大海, (白天 晚上)风通常从大海吹向沙漠,导致空气中富含水蒸气。
(2)伯克利分校的团队设计出一款沙漠集水器 ,如图所示,利用风能这种 (可再生 不可再生)能源,借助风力驱动风轮旋转,带动螺旋桨将讲空气输入金属管中部。
(3)深埋在土壤深处的金属管底部温度较低,由于金属的 (填物理属性)好使得金属管中部温度也降低。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金属管中部 (吸 放热),液化成水滴,水滴在 力的作用下,沿管壁下落,汇集于金属管底部容器。
(5) 每天可以收集约 饮用水,合 ,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体积是 ,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取 。
(1)图2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
(2)小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3中的图线 (选填“①”、“②”或“③” ;
(3)根据上述结论,小明对弹簧测力计刻度进行重新标度,将图2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它的零刻度应标在 处,用它测量时,待测液体密度 应不超过 ;
(4)用此密度秤测量时,若物块未完全浸没,则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 ;
(5)原物块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记为 、 、 ,将原物块更换为下列哪些物块后,可以提高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你选择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质量为 、密度比 小的物块
.质量为 ,密度比 大的物块
.质量比 大而密度比 小的物块
.体积比 小的物块。
小兵用图1所示电路来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将 调为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至适当位置,记录两电表示数。其中电压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如图2所示,它的示数为 。
(2)将 调为 ,小兵在记录数据前,他应先调节 ,使 ;
(3)多次实验后,小兵得到电流和电阻 的倒数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他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
(4)小兵身旁有一只仅能看清“▄
”字样的小灯泡,为了知道其额定功率,他根据图3得到
对应的电阻值为
,从而算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你认为小兵求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你的理由是: 。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